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社会主义文艺,从本质上讲,就是人民的文艺”“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、紧跟时代潮流,才能发展繁荣;只有顺应人民意愿、反映人民关切,才能充满活力”。 在武汉武钢绿色城市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金结公司焊接车间,弧光闪烁、焊花飞溅。 缕缕焊烟中,郭忠涛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焊缝。 干了29年电焊,郭忠涛练就了一身绝活:看焊缝,可辨出焊缝熔合质量;听电弧声,可判断焊接参数范围;观焊接接头形式,可确定最佳焊接工艺。 2020年10月,湖北省总工会授予郭忠涛“荆楚工匠”荣誉称号。 “工匠精神就是焊好每一条焊缝,干好每一个项目。 ”郭忠涛说。 “请国外专家安装,一条焊缝要20万元。 ”“我就不信我们自己焊不出来,一定要争口气!”这段对话发生在2009年5月,武钢引进一批进口设备,其中有200毫米厚度的钢梁需要现场焊接。 平时,师傅们一般焊的是60毫米以下的钢板,如何保证200毫米超厚钢板焊接不变形,大伙犯了愁。 为难之际,郭忠涛主动请缨。 他率先将仰焊技术在受限空间用于实战,而且控制住了变形。 看到整齐的焊缝宛如艺术品一般,国外监理们当场竖起大拇指。 手稳、眼尖、蹲得住,这是郭忠涛总结出的焊接技巧。 “比如练习仰焊,需要手腕灵活、胳膊肘稳定,唯一的办法就是苦练,增加身体各部位的耐受力、记忆力。 ”郭忠涛说。 凭着一身过硬焊接技术,他先后5次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并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参与30多项国内外重点项目建设、120多台套压力容器与非标设备产品制作。 “在不同焊件上总结,不要怕失败,技术就是在解决一个个错误中提升的。 ”对郭忠涛来说,每次解决技术难题,都蕴含着创新机遇。 2018年,公司自主研发钢渣热闷罐新产品。 试制期间,每月产量仅为1~2台。 郭忠涛心里憋着一口气,加班加点钻研工艺。 优化后的工艺操作简单、易掌握,焊缝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%以上,工效提高2~3倍。 新工艺推广后,产量提高至每月10余台,半年技改创效45万元。 “努力实现‘从0到1’的突破,是我不断探索创新的动力。 ”郭忠涛说。 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(敬老院)改造提升工程,优化宣州区、郎溪县、绩溪县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运营管理,2021年底前完成宁国市、泾县社会福利院县级特困人员护理单元建设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乱码入口一二三2020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urbistower.com/xw/15.html |